Monday, January 30, 2006

关于《和法兰西过招》兼回网友留言

今天上来,看到一位朋友留言,说实话,是我开博客以来第一次遇到不同的声音,甚是兴奋,遂上来就这个问题再叨咕叨咕。

首先我要说的是,感谢那位同学的真诚留言。既然你也在法国,既然你是个勤奋争气的学生,就冲你说的这句话:“我真想说,没准备好的就别来法国丢人了”足见你也是个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着急的银,那我们的观点从出发点上讲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但是,对于你所批评的踩低别人而夸耀自己的自卑与不成熟,我恐怕是不能接受。也许用我这种方式来写法国的人很少吧,大家已经习惯于众口一词的赞美了,听到这样张狂的口气便很难接受了。然而扪心自问,我自从开始写有关法国和巴黎的博客以来还真没有感到自己有过存心要踩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念头。如果说有对法国的某些现象比较夸张的描写,那也是借幽默反讽的手法试图唤醒一些在法兰西文化面前自贬身份、盲目自卑国人,以及提升那些缺乏自信的国人与法国人平视的勇气。既然是平视,又何来的踩低和夸耀?

在《过招》这篇文章的前半程我只是用一种夸张调笑讽刺的口气讲述了一些大家在法国普遍有感的实事,以及我在遭受某些傲慢无礼的法国人的恶意奚落后的正常反击。而这些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法国的很多华人都经历过的呢?我其实是个谦和有加的人,绝大多数时候,不是我非要恬不知耻地站在祖先功劳簿上说大话,而是某些法国人的无礼迫使我必须要反唇相讥,这充其量算是自卫吧。再者说,他们自己不也是动不动就搬出老祖宗来提升他们的优越感吗?当不小心遇到这样一些法国人的时候,我除了给他一点小小的打击外也只能感叹他们的狭隘和无知罢了。相信这样的法国人你不是没有遇到过吧。

而我写那篇文章真正的用意则在后三段中,是我从和法国人打交道中体会出来的文化交流之道。对于傲慢无知又无礼的法国人,我是决不留情也绝不示弱的,而对于那些有足够层次和修养的友好的法国人,我非常尊敬他们并愿意与之真诚地交流。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拿什么跟人家交流?先不说历史和艺术这些大话题,举一个小例子,当法国人侃侃而谈自己的酒文化和咖啡馆文化时,他一般会问你中国人喝什么酒,或者中国人饮什么茶,你可知道如何作答才是富有文化味道和引人入胜的?我非常后悔自己对这些东西了解得不多,不能像法国人谈勃艮地,谈波尔多,谈兰斯......以及谈那些数不清的城堡酒窖里珍藏的稀世名酒那样兴致勃勃、无休无止,我只能搜肠刮肚地把自己当年寻访杭州九溪狮峰山龙井村的逸事拿出来炒炒冷饭,这就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了。我也参加过一些法国人和中国人共同组织的中国俱乐部活动,其间有中国女生给大家介绍中国的电影艺术,原本应该是活泼风趣兼具深刻的丰富内容愣是让这位女生用细若游丝的做作声音给念白成了冗长乏味的催眠咒,场下观众有的昏昏沉沉几欲睡去,有的抓耳挠腮百般无聊,更有甚者则是面露愠色就差抓起大衣起身走人了。试问,如此这般的中华文化传播恐怕是消极远大于积极了吧。

我来到法国仅一年有余,勉强算作过来人吧。我这个过来人比较碎嘴,乐于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有关文化差异的话题,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之间自觉吃了俺的中国文化根底薄弱的亏,所以才在这里大声疾呼来着。但是,听同学你的一席话,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很多同学来法国不是学习与文化和交流有关的专业的,更不会像我这么闲人。他们需要刻苦学习语言和专业,攻读学位,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同法国人交往,而且大多数中国学生其实很不善于和外国学生打成一片,他们往往都是形单影只地出现在校园里。或者很多的留学生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肩负着生存的压力,谁又有时间和闲情逸致来和法国人谈文化呢。因此我最好还是对我的倡议作一个补充,对于那些即将来法国攻读技术类专业的同学们,你们在国内还是要以法语和专业知识为重,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而我之所以写《和法国人过招》这篇文章,直接的原因是前不久看到公鱼那篇写中国人“恭外倨内”的短文,以及有感于近日一些国内的友人向我抒发的对于法国空洞的迷恋和对中国无知的不屑。这个不用我重复了吧,我们的媒体对别国好的地方已经宣传得太多了,不是我随便写这么一个调侃性的东西就能颠覆的,而且我的文章也并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我的出发点是要使一些盲目自卑的人树立起自信来,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没必要自贱身份。更重要的是要摒弃骨子里的自卑,平等地与外国人和我们的同胞交往,而不是“恭外倨内”(当然,这一点我竟然忘了在文章里提了,汗亚)。

无论作为海外海内的中国学子,大家都有责任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正面形象,展现我们文化中精华的一面,我们已经吃够了自毁形象的苦,被人歧视不也是很大程度上拜我们一些所谓同胞的恶劣行径所赐。同样,法国这几百年的灿烂文化中也有糟粕,他们也有众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法国人那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坚守自己语言和文化的精神,即便带有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也足够令我们这些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居的中国人汗颜。最简单的道理摆在这里,这两年,中国文化在海外似乎呈现出咸鱼翻生之势,而如今的国人若还抱着改革开放之初的盲目崇外且自觉低人一等的心态,还何谈什么文化复兴、语言强势?如果连中国人自己都鄙视、不尊重、偏激地贬低自己的文化,只怕是骂来骂去的,吓跑了精华只留下糟粕了。一部分中国人的不懂自尊也便成就了很多国人在海外无论是留学还是旅行都很难享受到被尊重的待遇了。

说到中国近代的无能,我在《过招》中也提到过了,这是中国文化在近代跌的一个跟头,它不代表中国文化的过去,更不能代表未来。也请同学客观地想一想,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贫弱大国,固然有中国近代政府和中国人自己的不争气的主观因素,可是你所谓的光辉灿烂的法兰西在对人类作着贡献的同时也同样对中国及世界上很多不发达地区的贫弱不遗余力地贡献着他们的力量。而且众所周知,法兰西文化近代的辉煌同样是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养料,建立在欧洲各国甚至全世界文化精英们的贡献之上。其中十七世纪的中国风,和深刻影响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以及法国传统家具设计的日本风都是典型的例子,时至今日现代法语中还有代表这两次大规模文化风潮的chinoiserie和japonisme这样的艺术术语。

同学你说中国近代以来对人类的进步毫无建树,我仅部分地表示赞同,中国近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陷于国之不国内忧外患的境地,接连不断的混战和社会的动荡从根本上而言就不是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年代,这是发生在我们祖辈身上的人间灾难,是任何民族都承受不起的悲剧,而这不应该成为后人埋怨、诟病和责难的因由。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如果说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大幅度倒退是一部耻辱的历史,那么这同样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先行者、救国者、开拓者和反思者竞相涌现的历史。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化思想精英们亦都诞生在这个我们所谓的乱世之中。这我就不必一一列举了吧。而中国人用热血和生命所换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请你不要告诉我这也不算做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如何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我想说的是,尽管当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存在着相当程度令人堪忧的隐忧和矛盾,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能够成功养活十几亿人口,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能够继续起到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就已经是对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了。而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程中,我期待着未来中国精神和中国创造力的再一次猛烈爆发。

话题回到批评上来,或者有些人认为我的表达有问题,我承认我有时候写的东西很情绪化,或者太过调侃,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事儿,带点夸张,带点讽刺,或者一点幽默,一点自嘲,这就是我的讲话风格,毕竟这世上的很多事情你认真不来。你若说我矫情,这个我可能会比较羞涩地承认,但是你如果说我自卑,那你就真的错了,至于为什么,这个也没法解释清楚。我建议你看一个法国人写的有关中国的书,13亿火星人和6千万火鸡人(大概是这个名字),看一看它是怎么调侃中国的,非常幽默生动,也很夸张,属于我很喜欢的那一类文章。但是此书最初亮相互联网就招致很多中国人的抗议,一些人跳出来说法国人这是在诬蔑中国,丑化中国人形象。同学,这种人才是自卑呢,而不是我这样在中国调侃中国,在法国戏说法国的,骨子里只是善良没有恶意的人。另外你还可以看看一个叫彼尔布莱森的美国人是如何拿欧洲、美国和英国找乐儿的,那是我最喜欢的一套关于文化碰撞的书。毕竟,人生嘛,就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文化,与此同理,唯此才能令我们用更加包容开放的胸襟看待别样的世界,此为“海纳百川”之理。

作为一个自认为心智成熟的中国人,我对这种文化间互相善意的调侃是非常推崇的,因为我们有些人对别人的好知道得太多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好,而另一些人则是对自己的好知道得太多而不愿承认别人的好。事实上,和谈得来的法国人聊天时,我们就是这么嬉笑怒骂地互相调侃着的,大家都能理解对方其实并没有贬低歧视之意。同样,对于他们对中国善意的批评,我也是谦虚接受的,并且和他们一同讨论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可能的解决之道。相对于一味的粉饰和虚伪的掩饰,这种开诚布公的交流其实更有益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但是,我还是要在此重申一遍,对于那些恶意嘲笑歧视侮辱俺和俺的国家的...不管它是哪国鬼子,俺老人家的政策是“虽远必诛”。(此“诛”为“口诛笔伐”的“诛”,非杀绝之“诛”)

至于同学所说的有关中国在法留学生的状况,我感到有些惊讶,也许我们的生活圈子相距太远以至于...我完全不能苟同你那偏激的观点。尽管我对中国学生中的一部分害群之马或晃荡一族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在我以前的文章里也早已谈到过。但是,我绝不认为你所说的比例能够代表法国,至少不能广泛代表在巴黎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的现状。以我来到巴黎仅一年的亲身经历,在可称之为狭窄的人际圈子里,我本人就已经认识不下二三十个已经在法国取得国家认可的而且是知名学校的硕士、双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法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的是工程师,有的从事奢侈品牌管理,一部分同学毕业后被法国公司录用并派回中国工作,还有同学因不堪思乡心切以及难以忍受在法国生活的强烈孤独感,舍弃了高薪的工作,重返祖国了。他们中有建筑师,通信工程师,律师,会计师,时装设计师,还有的从事法国名酒的品牌管理,甚至还有人正在上海主管法国私人飞机制造商的中国市场推广......此外,从我的法国朋友那里听说,一批在顶尖的中央理工学习的清华学子,甚至令那些最优秀的法国学生都对他们钦佩有加,这些中国留学生甚至因无法忍受法国学校的慢节奏和低程度而向校方投诉,他们都担心这样下去会跟国内的同学们拉开差距。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不是能和你比肩的学生,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然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就算是这些还称得上学业有成的中国学生里,兼具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这也是很多法国朋友对中国留学生不懂也不关心本国的文化而感到非常惋惜的原因。

说到我个人对法国的感觉,我虽然非常尊重它的历史文化,但是我还是依稀感到法兰西文化中浮华一面的抢眼。管窥一斑,如果你知道法国人是如何将一些所谓的现代艺术家们忽悠进蓬皮杜的,你就会发现法国文化同中国文化其实一样,都很精彩,但也都存在很大水份。同一部分中国人盲目哈法一样,在古老现代的法兰西也有一群法国人是盲目的哈中族,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是那么古老神秘、美好祥和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就我看来,东边的这些可爱的哈法族和西边的那些可爱的哈中族们真应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此,世界大同也便指日以待了。

中法两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在对方的眼里和真正的现实都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只是想在国内媒体和舆论的大舞台上一边倒地痴迷于对法兰西文化的颂扬和崇尚之时,稍稍掀开幕布的一角,送点凉风进来,让刚刚品尝过浓浓的法式洋葱汤,勃艮地红葡萄酒,还有地道的芥末浆烧兔肉的,出了点香汗的各位朋友们能感受到些许清爽。这样,就行了。



我最近好像每写完一篇都要后悔一下,这次也不例外。
其实,我真不应该因为一篇仅仅表达了一点不同声音的留言就整出这么一大堆话来,都快让人当成口诛笔伐了。我知道,我这么哇哩哇啦地乱说一通倒是显得我这个人很小气。不过请发表评论的朋友们放心啊,俺本想仅就一些批评表达俺的不同观点来着,没成想,这扯丫扯得,就扯远了,收不回来了。而且对于这一类的话题,可千万别招我,一招我,这话匣子就关不住了,非得由此及彼或不着边际地瞎扯一气才能畅快地睡下。不过,你们也看在我身在异国难得有机会这样既敞开心扉又温习了汉语,就听凭俺在这儿自说自话吧。不过该听的意见还是要听的,同学说得很在理,俺该是积点口德的时候了,好好反思反思最近民族主义思想的抬头的问题。

哈哈,算了算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又没完了。家宝同志咋还没把俺老人家上调到文化部或对外友协的传达室去工作啊?吼吼。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YEAH!!!!!!!!!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幸运的孩子

2006.01.25 三 晴,终于发现描述晴天最难

幸运的孩子


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一个专制、凶残的女人,然而这种专制与凶残更多时候则被校方及家长们褒扬为对学生严格要求和高度负责的伟大情怀。

这位全校著名的优秀教师会灵活运用侮辱、喝斥、罚站、驱逐、恐吓、写条子、请家长来惩罚那些超出她的教条之外的“顽劣”分子。即便这个年仅七八岁的顽劣分子只是不小心忘了带下午音乐课的教材,或者因孩童的天性一时兴起摘了楼顶露台探出头的槐花。同样,她会采用对某些孩子的绝对无情和长久忽视来暗示那些不识时务的家长。她甚至会在年幼单纯的孩子中鼓励互相揭发和告密状,于是有人因此而得宠,有人从此而一蹶不振。

然而,人是那么复杂的有机体,又怎能片面地定论。我所在的班级,正是在这样一个堪称恐怖的班主任的领导下,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竟已显露出素质教育的端倪。

还清楚地记得,每周二下午的少先队活动课,当其它班级的同学忙于堆成山的作业时,我们班的四十几个孩子则必然会欢天喜地的集体出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展览馆、博物馆、科学宫,或者一头钻进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山深处,在原始森林的怀抱中尽情地寻幽探秘。而多年一贯的,每天必写的一篇自然日记,5条新闻记录以及自学十个成语的额外任务也是绝对不可敷衍的。现在想想,我们这些从小铁到大的朋友们大多是亲近自然,个性独立,并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保持着广泛兴趣的人,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得益于小学的经历吧。

而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可否认,正是在她摄人胆魄的威仪之下,在那教条刻板的强迫教学法的压迫下,我这么一个懒懒散散的孩子也算万幸地打下了相对扎实的语文基础,与此同时也在整个小学阶段失去了体味中文之美的能力。

我的老师,如果还健在的话,应该是年逾古稀的人了。作为一个曾经在幼年时期被您严重伤害过自尊的孩子,我早已经记不清该如何恨您了。尽管我发自内心地无法说出“是您当年粗暴的教育方式使我一生受益”这样的话,但是它刻骨铭心的功效的确促使我那单纯脆弱的心智尽快坚强、独立和成熟起来。无论如何,我还算是一个能够成功调节心态和把握命运的幸运的孩子,要知道,您不是总能遇到像我这样通情达理又有韧性的学生。正是在您鄙夷的目光和灭杀自尊的刻薄批评下,我学会了调整心态,学会了正确客观地自我分析,不盲目自卑,也不会轻易为外力的因素所左右。因为您,我学着坚强,学着克制那些脆弱的不争气的泪水,努力地不为强势所低头。因为您,我学着去体恤和尊重他人,学着用温和却不隐晦、幽默却不尖酸,坦诚却不伤人的语言表达意见和建议。因为您,我学着把路走远,把心放宽。

其实,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开始想说:谢谢您。在您身边度过的那些童年时光,尽管压抑,但它带给我成长的力量。

祝您,春节快乐!

和法兰西过招

2006.01.20 五 阴有零星小雨,气温于午后稍有降低

和法兰西过招

这是一个适于睡觉的日子,内死吧?(n'est ce pas?不是吗)...湿漉漉的阴雨天,让人打不起精神。为了准备法语期末考试而殚精竭虑的前一个夜晚终于得以补偿...Wait...13个小时,应该算是过渡补偿。

19日的法语考试比想象中的简单,充分体现了法兰西文化中对弱势群体的额外关怀。也许是因为俺来自于一个强势了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原定3个小时的考试,俺一个小时就差不多搞定了,又过了半小时,俺已经钻在被窝里跟老妈煲电话粥了。而这并不能说明俺的法语就比班里别国人学得好到哪儿去,俺只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半年学的东西风卷残云般地哼扫了一遍,并让它们在俺中华民族祖传的宽广深厚复杂思辨的大脑里多少留下些蛛丝马迹,而这,从某种程度而言,可游刃应付我目前在巴黎的学习生活了。

其实这么久了,你们也该了解俺,俺是个脾气温和地人,待人平等,处事公正,俺原本真没这么沙文来着,可是自从到了法国,在巴黎生活这一年多,俺也逐渐地意识到俺们中华民族地脑袋瓜有多么灵光。原本在国内众多朋友们面前时刻提醒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俺老,在巴黎这个国际愚人大都市里,不得以必须调动自身最大限度的容忍和慈悲为怀的同情来面对那些自视甚高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自量力且极度缺乏自知之明的很多所谓西方发达国家人士们。然而回望四大文明古国,如今硕果仅存的也就剩中华帝国了,即便是值得西方人骄傲和称道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也是昙花一现,辉煌一时又为别的文明所取代,而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只能称之为隐藏在宗教阴影下的蛮荒村落罢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较之NB了几千年,只是在近代才跌了个跟头的中华文明,欧洲这些通过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工业革命才发达起来的零七碎八的小国家们,才是彻头彻尾地暴发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俺们还真不该因一时的落后而妄自菲薄才是。

就连以文明古国自居的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在佛朗索瓦一世之前实在没什么可值得大书特书的。而这位大名鼎鼎得揭开法兰西历史辉煌篇章的佛朗索瓦一世已经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了。法国人喜欢研究历史和他们的古代文明,但是每当俺和他们随便聊聊历史看看地图,不出一个时辰他们就统统晕掉。因为俺不能跟他们谈历史,俺动辄一谈便是某千年前俺们那儿某朝某代某人如何如何,俺也不能跟他们谈地理,因为在他们那五边形的法国头脑里能装下这么一大片比欧洲(除俄罗斯)都大的帝国版图实属不易,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何以绵延几千年而不绝则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尽管俺们都清楚地知道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个分分合合的进程,但是在略微懂些东方史的西人眼里,古代的中华帝国是一个统一的有着辽阔疆域的神秘国度。曾经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皇帝酷爱统治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他们不觉得累吗?俺琢磨了一下回答道:估计他们也是累并享受着吧,毕竟权力的魅力是无穷的,而且中国人,从历史上来看具有足够的智慧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尽管这种管理有时必须很残忍。

近日又听某些人谈戏剧,说莫里哀,还说陆易嘎豆子时代的戏剧繁盛(自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约公元十七世纪)。俺没太好意思拿关汉卿老同志来打击小莫同志,毕竟当十三世纪俺们这边儿都改朝换代到金末元初的时候,欧洲大陆西头的这块五边形土地才真正从高卢罗马文化的法兰克王国脱胎而为法兰西王朝不过三、四百年。俺只是友好地提了提汤显祖同学,这个佛朗索瓦一世驾崩三年后才出生的明朝人,并且很谦虚地说,看来那两百年里全世界范围内的戏班子都挺火的。

唉,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对于没见过天的人,给他一个角儿看看就够吓死了,从那以后某些傲慢无礼的法国鬼子再也不敢在俺老人家面前面带优越感地吹嘘法兰西“古老灿烂”的“文明”咧。

说到和法国有识阶层人士打交道,最重要的座右铭便是:“不卑不亢,自信从容,知识渊博,文化主导”。这些有良好教养的法国人对谈话的对手还是比较挑剔的,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文化颇有研究,而且更期望从你的身上得到更多有关中国的知识。对于不厌其烦地单方面传授你那些他们早八辈子就知道的东西可是很难长久维持这些人的兴趣。你只有怀着风范大国的心态,借助中华文明之光以及具有独立个性的鉴赏力自信地与他们有来有往地过招,才会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曾经有法国朋友跟我抱怨他遇到的中国留学生:你们是不是把最差的学生都送到法国来了?不论我问他们什么有关中国文化的问题他们都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干脆就说不知道。怎么可能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我对此实在无语做答,面对这样一双对中国充满期待的眼睛,我怎么可能告诉他,现在的中国学生都把时间花在学外语和学习西方文化上了,对于诗词典故,茶艺戏曲以及古典哲学都不甚关注。更有甚者,我的墨西哥同学颇为神秘地跟我说:“你们的中文据说要消亡了啊?”我说:“怎么会?你听谁说的?”“报纸上这样说:中国人现在热衷于学外语,而汉语水平越来越差了,很多学生都说不出也写不出像样的中文,也许过不了几十年,中文就要消失了......”这又是一个令我无语的现实。

奉劝常来我博客的准备来法国的各位朋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出来开阔一下视野是非常必要地。不过在出国之前,我个人发自肺腑地建议大家不要一门心思专注于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因为这些东西在法兰西这个大环境里并不能从实质上增加多少你个人的附加价值,因为这里的每个法国人都比你知道的多得多。而且,当你来到法国后,你会发现有的是机会学习原汁儿原味儿的法语和不加粉饰误导的法国文化。对于目前还在国内热身的你,请千万别忘了做好中国文化的功课。因为你在国外最令人尊重的资本,可能正是你身上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大家不妨在学习之余设想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和法国人聊天的场景吧,当你被问及中国的历史地理、气候物产、民俗传统、诗词典故、书画戏曲、武术文学、茶艺舞蹈、人物时事、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地域差别、风景名胜,汉语言文字,以及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时你最好能够自信地给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且具有深度的回答。某些无知的中国留学生曾经作出的那些肤浅笼统幼稚片面的回答已经令这些对中国充满好奇并且积极自学中的法国友人非常倒胃了,我们还是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了吧。

说实话,现在很少有年青人能踏下心来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了,大家想往西式的截然不同的看上去很浪漫很小姿的生活,西餐红酒咖啡,文学历史艺术,流行时尚派对,无一不是对西方文化的亦步亦趋。中国文化究竟要不要这样墙内开花墙外香地走下去,还得看有识的年青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

耳虫

2006.01.21 六 多云、晴、阴、小雨,多种天气因素共同作用的一天

耳虫

今天,我决定把页子上的这首唱了快一个月的“北京九百万自行车”换掉。现在终于可以理解一部分英国人一听这首歌就要发疯的感觉了。曾经在一个英国人的博客上看到这样的描述,去年的秋天:当你走在伦敦的大街上,行在伯明翰的小巷里,无论你进到哪家商店,哪家超市,北京的九百万辆自行车都在左右陪伴着你。遭受这种听觉轰炸的时间久了,你会感到有一条(不,应该是几千条几万条)耳虫(earworm)在啃噬着你脑子里所剩不多的正常神经,一圈一圈,让人发疯!换句话说,发展到最后这首歌的功能正如在至尊宝耳边唧唧歪歪的唐僧,人妖通吃。我也因听这首歌而中了病,不管做什么事,脑子里都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自行车,嘎吱嘎吱地二八车在眼前就这么终日里晃晃悠悠,晃晃悠悠,没完没了。真的快疯了地说。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还有英国闲人针对北京的九百万自行车作了一项统计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是:北京根本不可能有九百万自行车。除去缺少一条或一条以上胳膊和腿的残疾人,除去不适合骑车的老者和幼童,除去汽车族,除去根本不敢或不会骑车的人,除去那些被偷掉的自行车,全北京的自行车数量顶多也就是七百万。呵呵,说到这里,那些与此有关的留言更为搞笑

一人急急地跳出来说:不对,北京一定有九百万以上的自行车,我去过中国,中国哪里都是自行车,它们无处不在,根本不是九百万,而是九千万、九亿。

另一人紧接着附和:没错,中国人生来就会骑自行车,或者他们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会了,所以每个中国人都有自行车。

接着又是一个有实际经验的:我也去过北京,那里不仅有九百万自行车,还有九百万汽车,九百万三轮车,九百万人力车,九百万......

下面这位比较客观:我了解一些那边的情况,很多中国人都有好几辆自行车,有些放在家里从不骑,所以实际的数字应该是更多。

只有一位比较跑题:哇啊哈,我爱死中国的交通了,法律在那里只不过是一个建议!!!

最后还有一高人令我佩服之至:自行车被偷掉没有问题,我在中国呆过一阵子,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北京经常发生,如果你的车被人偷了,那就再去偷一辆好了。

(以上留言者皆为正宗不列颠人)

Ohlala!这年头的洋鬼子们在中国都修炼成精了,连这最后一招必杀技都能用上了,不可小视啊。

要说写这样的文章和作这样的评论真够调侃的,正如俺总是拿老法找乐儿一样,咱们也得允许人家拿咱找乐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更多的外国人正在开始接触并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俺个人认为,他们满眼跑自行车、汽车怎么也比跑红~卫~兵强啊。对于此次由一首歌所引发的英伦小岛上有关北京自行车的热烈讨论,俺持积极的评价。

人在巴黎之鸟儿凶猛

2006.01.15 日 晴天但浮有轻薄的淡蓝色烟雾,让我想起天津冬季的糖炒栗子,还有兰州一年四季的烤羊肉

人在巴黎之鸟儿凶猛

昨天是打折季正式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周六,天气好得令人不敢相信,真是成全了为即将到来的疯狂采购而摩拳擦掌好些日子的巴黎老百姓以及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购物族了。

为了奖励俺那在家顽强留守的大熊,以及其他几十双等待瓜分礼物的贪婪的眼睛,俺硬着头皮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去闯巴黎的人山人海。

拉丁区原本就属于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游人如织,加之打折季的到来,来往的人流更是显得群情激奋。男女老少百分之八十都拖着印得花花绿绿的大口袋小口袋,在宽宽的圣日耳曼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及其附近迷宫般的遍布大小名店的窄窄的巷子里穿梭搜寻鱼贯而行。为了超额完成2006年度的第一个人生计划,满大街绅士淑女们的脸上都挂着勇往直前的坚定神态,坚毅的嘴角更是显示出誓将打折名品一网打尽的无比决心。

于是,俺,一个单身女子,在清一色挤满各色男等的店里,在一排排专为男士准备的大衣西服衬衫和袜子内裤领带的海洋里,不出所料地保持着绝高的回头率。尤其是在一些隐秘到可以令某些男士毫无顾忌公开试衣的小店里,俺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则必然伴随着几位绅士同时拉上西裤拉练的紧张动作。唉,话说远了,小结一下:俺是农妇,俺不懂这儿的规矩,俺在这里衷心地希望俺能被比较正常地不被看作是一个色情狂或窥私癖患者。

俺这个博客的老主顾们可能还记得去年此时,俺那篇同样是描写巴黎打折季的以“稀里哗啦”命名的日记。那是俺对巴黎“打折季”的初体验和初认识。转眼间春去春又来,其间又经历了一次暑期打折,俺得承认,俺是个非常不幸地银,几乎但凡被俺相中的货品,定然是要在俺伸出颤颤巍巍的双手的关头被一位目光如炬的或黑或白的男士或女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捷足先登。也罢,打折的时候可是霉人顾及绅士风度的啊。而且,对于打折血拼的屡次失手,应该更多地归因于俺老人家年事已高,反应有欠灵敏,身手有欠脚贱,面子上还很磨不开。好在,俺这脸皮和偶尔脆弱的神经已经给巴黎这块产自高炉的百变金刚锉磨练得比较厚实和富有韧性了,不会再为老佛爷百货转瞬间大变批发市场的骇人景象所惊悚,更不会再端出天朝大国的姿态跟这些特拿自己当回事儿的法国大叔大婶哥们儿姐们儿客气,俺现在是做足心理准备连法兰西的下一代都不再谦让的了。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永远也不可能搞清楚在巴黎这片针叶、阔叶、原生、次生混交的林子里都藏着啥样凶猛的鸟儿,至少,俺这一百多度的近视还不能看个真切呢。

这一次又果不出其然,俺竟是在满心欢喜地伸出手地刹那,眼睁睁地看着那唯一一件俺都替大熊稀饭的BOSS 41码暗黑条纹衬衫被一个出手迅猛且很可能身藏暗器的高炉人给撸了去。俺心里这个恨呐,鼻子里的气儿出得呼呼地,真想追上去为俺家大熊揍那小子。念在俺是受过高等儒家教育的人,俺不能做以牙还牙这样不文雅地,有失中华民族体统的事,俺只能在以眼还眼的同时确保不要用力过猛把眼珠子给翻过去。

附通缉令一枚:

高炉白男,长脸,栗发,兰眼,33岁上下,着黑色羊绒大衣,过膝,围围巾,花色不详,下身着装,不详,鞋,不详,讲法语,声低沉......此人因无理抢夺一位可敬地亚洲女士所钟爱地唯一一件BOSS 41码暗黑条纹衬衫并于其后在圣日耳曼大街神秘走失而被法国警方全力搜捕中。

望知情者速与小巴黎六区警察局第三刑侦大队第九抓捕支队第二十八防暴小分队联系。
电话:0856565656跟新来的 让-雅克-德-皮埃喝-勒布朗 说:麻烦他上楼下街角的咖啡厅叫一声,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在那里晒太阳。

懒得猜想

2006.01.14 六 今天终于可以不用“阴天”或者“阴有零星小雨”来描述巴黎的天气了,因为它是~欧喇辣~晴哇!!!!!!!!!

懒得猜想

这两天我家楼上的年轻人都抽什么疯了,天天都是大啪涕小啪涕的,搞得半夜三点都鸡犬不宁。俺那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邻居们(两高炉白男)更是招来一大群男女在家里鬼混,笑声有如犬吠狼嚎,在这深夜尤为恐怖。

我寻思,是不是又到了什么节日而我老人家不知道的,可以任由年轻人胡作非为。尽管据我某日从窗边向下观察,发现我那邻居中的一人拥有地方包围中央的发型,但我宁可主观地判定他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就大部分法国人而言是不能通过头发来猜年龄的。如果你执意要将这个延续中国几千年的尊老爱幼的传统带到法国来,并且满怀崇敬地对一位秃顶的先生说您老高寿这样的话,不要怪我没有警告过你哦,你会死得很不雅观地。就不可靠地但却是广为流传地原因解释,这个国家的很多男人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神奇地被重离子含量过高的水质给“剃度”了。像齐达内那样年纪轻轻就显露出罕见的成熟和睿智的人在巴黎的街头随处可遇,呵呵,俗话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嘛。而更具实用意义的是,这一大批人在此后如银河沙数的人生日子里都不用再为理发或高档美发用品而花心思花钱了,因此而节约的开支足够飞去西班牙海滩度几十回假了,这实在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事。

然而,与逻辑不符的是,那些具有头发定型功能的美发用品在这个国家的销量可并没有因此就比别的国家来得少,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为之困惑的问题之一。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法国女人们,也是头发最多最长的一族,很少见到成天涂满一头摩丝或着哩招摇过市的,她们大都会令秀发柔软自然地披在肩上或零乱随意却不失风情地简单盘起,因此从表面看来,法国女人并不是头发定型用品消费的生力军。另外,同一部分大大咧咧的中国男士类似,法国也有这么一些不管他人眼光而更倾向于自我认同的邋遢族男人群体,他们大都打心眼儿里认为没有必要或是根本就没想到通过使用此类产品来改善一下发型以便招引更多蜂蝶,因此属于这个群体的即便是有足够头发的法国男士们也不可能为头发定型用品的消费贡献多少力量。综合以上因素,一条有关头发定型用品在法国的消费现状的大胆猜想就这样间接地被俺那馄饨初开的大脑推演出来。即除已秃和半秃的法国男人之外的那部分头发生张还算茂盛的法国男人会用掉理论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消费份额外加已秃和半秃人士原本该有的但却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而被剥夺了的消费份额以及其余对头发定型用品持排斥态度的男士女士以人头计的理论消费份额。OHLALA!C’EST TROP DIFFICILE!!!(这实在太难了)。设想一个最悲壮的情景用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每一位乐意为此付出并且仍然保有足够头发生长在脑袋上的法兰西男士们用一生的时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锲而不舍且不畏牺牲地坚持每天都顶着至少两人份的致癌的摩丝或着哩生活在巴黎这座无与伦比的城市里啊!!!吼吼,难怪这儿这么多坚硬的刺儿头来着。

既然只是个猜想,人家歌德巴赫猜了就叫歌德巴赫猜想,那俺LAZY猜了,岂不是该叫懒得猜想。吼吼,好也!没事儿琢磨这种东西,看出来俺最近又多无聊了八screen.width/2)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 border=0>

Tuesday, January 10, 2006

卢森堡公园围栏上的人世变迁

2006.01.10 二 昨日晴了一小下下,今天又恢复了重重阴霾不见天的局面

人在巴黎之卢森堡公园围栏上的人世变迁


(photo source: paristoday.free.fr )


昨日午后,俺翘了一节语音课,借着难得一见的阳光,跑去卢森堡公园那边散散心。


许久不来,卢森堡公园围栏上的摄影展又换了主题,但是内容和题材都和上回那个“百年珍闻”以及上上回那个“二十年二十位摄影师”无甚区别,都是旨在体现对这个不断变革的萌动的躁动的骚动的反动的无穷动的世界的某个特定角落的人文关怀。非常有趣的是,此次展出的几幅描写法兰西的摄影作品毫无例外并且一致对外地呈现给大家这个国家最最美好祥和的瞬间。这种溢于言表的强烈的自恋情结使得这几幅图片夹杂于一派悲凉破败落后扭曲的景象之中,竟是显得那般苍白无力,而反观不久前的巴黎暴乱,以及暗藏法国社会已久的种种矛盾,更令人无意将目光在它们身上多停留一刻。是的,艺术应该是发现美的工具,然而法国人的问题是,他们的写实摄影或者新闻摄影则更多地专注于用别国落后、阴暗甚至丑陋的一面来反证法兰西天堂理论(这个观点我承认有些以偏概全)。在这里,我看到了日本的嘻哈一族以及露宿在东京繁华大街上的老人,看到了轰然倒塌的纽约世贸前奔逃的人群,看到了东欧及俄罗斯的剧变刻在人们肉体与心灵上的烙印,看到了伊斯兰世界高举的拳头、棍棒和AK 47,以及众多发生在非洲的动荡与蛮荒的景象,我还看到上海最破败的棚户区里人们与居住空间的斗智斗勇,以及文革时期的青年从疾驰的火车中探出头来用空洞的眼神问这个世界......同样,在这里,我看到了法国孩子们在课堂上快乐的脸庞,巴黎雪夜的静谧安详,却看不到满地的狗屎和众多睡在地铁站里的乞丐,我更是看不到有色人种在法国谋生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去冬那千百辆被烧毁的汽车以及众多未能幸免于难的商店、仓库和公共设施......与摄影展“人性”的主题相违背,除了尚且处在天堂中的法兰西及个别欧美国家以外,从那些堪称优秀的作品中着实令人难以相信这个世界其余的大部分地区还存在美好的希望、新生的活力以及人们平等地追求和享受幸福的热情。如果将上述观感总结成一句话,我猜该是:不能生而为法国人的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法国人的这种擅长发掘世间阴暗面以及探索人类心灵扭曲变态之特例的富有勇敢的开创精神的个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他就像一面多棱镜,将我们每天生活于其中却不甚了解或不肯了解的世界的各个层面无情地展现出来。尽管有时候这种方式显得有些残忍,令人难以接受,甚或是严重打击了很多人的自尊和自信,但却不失为苦口的良药,提醒人们时刻保持清醒客观的头脑。毕竟,还有那么多痛苦我们看不见,还有那么多问题我们不能回避。


卢森堡公园围栏上的摄影展,依旧会以法国人的方式这样生生不息地故作深沉地举办下去,而我也会尽量装成一个附庸风雅的看客,混迹于热爱艺术且悲天悯人的法国观众中,同他们一道接受忆苦思甜的再教育。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我开始后悔。我只是一个肤浅且初级的摄影爱好者,对于摄影的技巧和理论知之甚少,我所有的评判依据几乎都来自于老天慷慨付与女人的感觉。但是,对于任何种类的艺术,我本人更倾向于达成自身的独立见解,尽量少受来自经典理论或人云亦云的前摄制约。因此,我的见解难免局限,甚至会让专业的你觉得是胡搅蛮缠。为了不招致太多的批评,我决定再一次以一个天平座者的身份,做做这个星座的人最擅长的和稀泥工作:其实,我对法国现实主义题材的摄影作品并没有那么深重的敌意,恰恰相反,对于其中的绝大多数作品与作者本人,我是怀着敬仰之情的。观看卢森堡公园的摄影展每每都令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而这正是富有震撼力的作品所带来的影响。我之所以在上文中如此这般地批评他,大概是因为此次展览中相关法国题材的部分过分单一单薄,及其所形成的与其他国家题材的多样深刻之间的较大反差招致了我的反感吧。这里对法兰西的摄影工作者们说声见谅先。

(photo source: march.is-a-geek.com)

带雷诺阿回家

2006.01.08 日 阴天,还是阴天,都阴到心里去了。

带雷诺阿回家



今天我们谈点儿什么呢?这样的冬季,这样的天气,巴黎,就是用这种让人无可奈何的方法折磨着我,考验着我的忍耐力。

这两个月来,我时不时地总往BUCI路口的那家TASCHEN跑。TASCHEN是一家著名的艺术类读物出版公司,以无数印制精美,或古典或前卫的画册而著称。前天在ODEON的UGC看完罗伯特雷德福和珍尼佛洛佩兹的新片《UNE VIE INACHEVEE》(UNFINISHED LIFE 未完成的生命),我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走进了街角的这家TASCHEN,又一次不由自主地将手指划过那一页页熟悉的画面......新古典的安格尔,浪漫的德拉克洛瓦、戈雅,现实的米勒、库尔贝,印象的塞尚、莫奈、德加,超现实的达利、米罗,野兽的马蒂斯,以及又立体又现实又超现实的毕加索......整个欧洲近现代最辉煌的艺术史卷如是般徐徐展开。正如我们说后现代是属于纽约的,而印象派和现代主义则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法兰西的。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数不清的艺术巨匠们几乎同时拥挤地生活在这个世上,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如雷贯耳的人物都曾同时或者前后脚儿地在法兰西这片得天独厚的五边形土地上幸福地工作生活过。透过印象派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我似乎可以想见那个年代有闲阶层的世俗生活,体面优雅的绅士淑女,不可胜数的舞会和沙龙,自然闲适的野餐和远足......想来当今这年头新兴的小资阶层们竞相追逐的,也只不过是人家一百多年前的古玩翻版,却堂而皇之地冠以时尚的名号。

雷诺阿(RENOIR),我的眼睛本能地又一次停伫在这个温情的名字上,从少年时代起,这位印象派代表画家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为他的画而感动,更为他的人而感动。还记得中学时代第一次看到那幅依莱娜卡昂小姐的画像,我便被那清纯温婉的女孩形象,温暖和煦的光线以及虚实相间的笔触所深深打动。我思忖,能画出这么美的画的人一定是心中充满了爱吧。令人钦佩的是,雷诺阿,竟是在他七十八年的艰辛人生中,执著地将这份充满了生命力的对生活的热爱淋漓尽致地赋予了他的所有作品。即便是在人生后二十年的病痛折磨中,轮椅中的画家用他那僵直的手指吃力地夹住画笔坚持作画。而流注于笔端的则是更加绚烂的生命的绽放......从整本雷诺阿的画册中,你看不到一幅哪怕是带有一丝阴郁色彩的画面,这位可敬的画家以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女体和亦梦似幻的迷人光影坚强地抒发着对女性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渴望,用交织着大自然柔和光影的愉悦,日常生活的一个个美好瞬间,爱情的甜蜜与冲动,以及女性的柔美优雅和儿童真纯明亮的气质来激发起观者对生活的热情以及于漫漫人生中找寻欢乐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的黑暗痛苦已经够多了,艺术为什么就不能是美的呢?藏起来的是苦,交出去的是快乐。我于是伸出手,从埃尔格雷柯的身边取下雷诺阿,将他捧在手里,带他回家。